方大特钢:硕博结训归来启新程 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加速度
9月,随着方大集团钢铁板块2025年硕博人才入职培训结束,方大集团旗下方大特钢100余名新入职硕博精英们“结训归来”,迎来入职培训新阶段。方大特钢为全体新入职人员配备成长导师、专业导师及岗位导师“三导师”团队,助力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双提升,开启崭新职业生涯,也为后续工作落地筑牢基础。此次系列举措,既是方大特钢践行“人才强企”战略的具体实践,更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为硕博人才搭建起“从集训到实践、从成长到创新”的全链条发展通道。
业务硬实力:从“金杯产品”到科研平台,筑牢创新根基
走进方大特钢厂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与现代化钢铁生产线相映成趣:高大设备旁绿植错落,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彻底颠覆了传统钢铁厂“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作为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方大特钢的产品硬实力早已在行业内树立标杆。
方大特钢生产的“海鸥牌”建筑用钢材曾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江西省品牌产品、国家冶金实物产品“金杯奖”等多项荣誉,广泛应用于跨江大桥、高速铁路、地铁、新城区建设等多个江西省重点工程,成为区域基建的“钢铁脊梁”。2025年3月,600MPa级热轧高强抗震钢筋入选《江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年版)》,助力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弹簧扁钢领域,作为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精品生产基地,方大特钢热轧弹簧扁钢同样获评“金杯优质产品”,高端客车用高强度级弹簧扁钢实现批量供货且性能国内领先,旋耕刀具扁钢、工程机械扁钢等非弹簧产品也已实现量产。
更值得硕博人才期待的,是企业搭建的“科研平台矩阵”。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测中心、江西省弹簧钢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为硕士、博士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机会。2025年新立项的48项科研项目,覆盖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近年来,企业主持及参与的8个省级项目中7个已顺利完成,《汽车轻量化的高应力钢板弹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成果获评省级科技进步奖,研发的5个高性能弹簧扁钢及建筑用钢产品被鉴定为江西省新产品。为新入职硕博人才勾勒出“科研能落地、成果能转化”的清晰成长路径。
数智转型:从“L8认证”到场景落地,领跑行业变革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方大特钢积极探索。2025年初,企业与科技巨头的两次战略合作引发行业关注:1月与华为签署协议,将围绕数据治理、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深化合作,引领钢铁行业数智化发展;2月与宁德时代携手,共建电动重卡应用场景、打造零碳交通运输网络,更联合研发新能源汽车材料,推动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落地。
这些合作是建立在企业十余年的数字化积淀之上。目前方大特钢“5G+智慧工厂”项目已打造出生产制造、安全生产、环保监测等八大数字孪生精品主题模块,实现了钢铁生产经营全域、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和可视化管控,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2025年,企业顺利通过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L8级认证(全省钢铁行业首个),标志着企业在技术、管理、生产等维度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5G+智慧工厂”项目还斩获“2024全国制造业优秀数智化案例”奖,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人才生态:从“硕博归岗”到“三导师护航”,构建全链条成长体系
“军训培养的纪律意识,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度契合,未来我会把这份精神带到研发岗位。”有着航天员大队服役经历的参训学员谢昊宇的感言,道出了新人才对企业的期待。方大特钢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三年引进1500名硕博”的宏大计划,更在于构建了“高层次人才+产业工人”协同成长的完整生态。
在高层次人才培育上,企业设立由公司领导牵头的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大兵团作战”模式推动科技攻关;与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此前3名进站博士后中2名顺利出站,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项目10项。产业工人培养方面,企业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作为产改工作的核心抓手,构建起覆盖全工序、全工种的创新培育体系。
为让人才“留得住、能发展”,企业不仅为归岗硕博人员配齐“三导师”——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的成长导师负责思想引导与职业规划,车间管理及技术骨干担任的专业导师聚焦课题指导与技术答疑,岗位骨干担任的岗位导师抓好实操培训与安全监护,更以“干到给到,上不封顶”的薪酬机制打破薪资天花板,叠加五险一金、医疗资助、孝敬父母金等福利,实现“一人在方大,全家有保障,终身都受益”。
站在新起点,随着硕博人才的加入,方大特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生态,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成果转化机制,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在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