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方大特钢:硕博结训归来启新程 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加速度

方大特钢:硕博结训归来启新程 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加速度9月,随着方大集团钢铁板块2025年硕博人才入职培训结束,方大集团旗下方大特钢100余名新入职硕博精英们“结训归来”,迎来入职培训新阶段。方大特钢为全体新入职人员配备成长导师、专业导师及岗位导师“三导师”团队,助力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双提升,开启崭新职业生涯,也为后续工作落地筑牢基础。此次系列举措,既是方大特钢践行“人才强企”战略的具体实践,更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为硕博人才搭建起“从集训到实践、从成长到创新”的全链条发展通道。业务硬实力:从“金杯产品”到科研平台,筑牢创新根基走进方大特钢厂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与现代化钢铁生产线相映成趣:高大设备旁绿植错落,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彻底颠覆了传统钢铁厂“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作为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方大特钢的产品硬实力早已在行业内树立标杆。方大特钢生产的“海鸥牌”建筑用钢材曾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江西省品牌产品、国家冶金实物产品“金杯奖”等多项荣誉,广泛应用于跨江大桥、高速铁路、地铁、新城区建设等多个江西省重点工程,成为区域基建的“钢铁脊梁”。2025年3月,600MPa级热轧高强抗震钢筋入选《江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年版)》,助力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弹簧扁钢领域,作为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精品生产基地,方大特钢热轧弹簧扁钢同样获评“金杯优质产品”,高端客车用高强度级弹簧扁钢实现批量供货且性能国内领先,旋耕刀具扁钢、工程机械扁钢等非弹簧产品也已实现量产。更值得硕博人才期待的,是企业搭建的“科研平台矩阵”。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测中心、江西省弹簧钢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为硕士、博士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机会。2025年新立项的48项科研项目,覆盖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近年来,企业主持及参与的8个省级项目中7个已顺利完成,《汽车轻量化的高应力钢板弹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成果获评省级科技进步奖,研发的5个高性能弹簧扁钢及建筑用钢产品被鉴定为江西省新产品。为新入职硕博人才勾勒出“科研能落地、成果能转化”的清晰成长路径。数智转型:从“L8认证”到场景落地,领跑行业变革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方大特钢积极探索。2025年初,企业与科技巨头的两次战略合作引发行业关注:1月与华为签署协议,将围绕数据治理、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深化合作,引领钢铁行业数智化发展;2月与宁德时代携手,共建电动重卡应用场景、打造零碳交通运输网络,更联合研发新能源汽车材料,推动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落地。这些合作是建立在企业十余年的数字化积淀之上。目前方大特钢“5G+智慧工厂”项目已打造出生产制造、安全生产、环保监测等八大数字孪生精品主题模块,实现了钢铁生产经营全域、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和可视化管控,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2025年,企业顺利通过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L8级认证(全省钢铁行业首个),标志着企业在技术、管理、生产等维度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5G+智慧工厂”项目还斩获“2024全国制造业优秀数智化案例”奖,为行业树立了典范。人才生态:从“硕博归岗”到“三导师护航”,构建全链条成长体系“军训培养的纪律意识,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度契合,未来我会把这份精神带到研发岗位。”有着航天员大队服役经历的参训学员谢昊宇的感言,道出了新人才对企业的期待。方大特钢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三年引进1500名硕博”的宏大计划,更在于构建了“高层次人才+产业工人”协同成长的完整生态。在高层次人才培育上,企业设立由公司领导牵头的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大兵团作战”模式推动科技攻关;与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此前3名进站博士后中2名顺利出站,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项目10项。产业工人培养方面,企业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作为产改工作的核心抓手,构建起覆盖全工序、全工种的创新培育体系。为让人才“留得住、能发展”,企业不仅为归岗硕博人员配齐“三导师”——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的成长导师负责思想引导与职业规划,车间管理及技术骨干担任的专业导师聚焦课题指导与技术答疑,岗位骨干担任的岗位导师抓好实操培训与安全监护,更以“干到给到,上不封顶”的薪酬机制打破薪资天花板,叠加五险一金、医疗资助、孝敬父母金等福利,实现“一人在方大,全家有保障,终身都受益”。站在新起点,随着硕博人才的加入,方大特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生态,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成果转化机制,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在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上加速前行。

详情 >>

PIC

方大特钢又一工作室被命名为南昌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方大特钢又一工作室被命名为南昌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8月12日,南昌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命名2025年度第一批南昌市示范性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通知》,方大特钢“阳志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该工作室是此次入选的唯一民营企业工作室,也是方大特钢第四个市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方大特钢阳志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10月,以江西省劳动模范、南昌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属企业优秀共产党员阳志清为领军人物,工作室成员由工艺、机械、电气、热能、环保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组成。2023—2024年,该工作室围绕新品开发、质量提升、降本增效、自动化智能化项目开展研究,完成17项科技攻关;申报的小改小革获公司一等奖9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9项、鼓励奖705项,累计创效超1000万元;完成《构建高速线材智能化工厂的新管理模式》等6个管理创新课题;研发改进的出钢机的横移同步装置、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等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此外,工作室还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成立以来已培育出2名高级工程师、1名主管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目前,方大特钢已建成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培训-研发-转化”一体化平台,成为员工技术攻关的“实验室”和技能成长的“加油站”,为员工搭建出技术交流、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试验的综合平台。

详情 >>

PIC

方大特钢:硕博人才淬炼进行时 锻造钢铁发展“新引擎”

方大特钢:硕博人才淬炼进行时 锻造钢铁发展“新引擎” 八月盛夏,方大集团钢铁板块2025年硕博人才入职培训正有序推进。此次培训以“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思想政治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新入职硕博精英快速融入企业,为钢铁板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旗下方大特钢100余名新入职硕博精英正经历一场特殊的淬炼。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分为思想政治文化课和军事训练两大模块,创新采用“一天学习、一天军训”交替进行的方式。思想政治文化课程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大集团发展历程、企业管理案例等。学员们深入学习企业“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并通过走进生产现场,直观感受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发展魅力——高大的钢铁设备旁绿植错落,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转,颠覆了大家对传统钢铁厂的认知,更坚定了投身特钢事业的信心。军事训练场上,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学员们的热情。队列训练中,大家身姿挺拔、步伐整齐,嘹亮的口号声回荡在训练场;擒敌拳练习时,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尽显青年风采。高温天气里,企业贴心开展“送清凉”活动,西瓜、金银花饮品等防暑物资及时送到训练一线,细致关怀让学员们倍感温暖。丰富的团队活动成为培训中的亮眼环节。8月20日,一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在培训间隙惊喜上演。当生日歌响起,承载着心意的蛋糕与花束被送到当天过生日的学员手中,没有繁杂流程,只有真诚的祝福与满室暖意。“原本以为培训节奏紧张,没想到企业会记得我们的生日,这份惊喜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参训学员杨焱焱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此外,“魔幻动力圈”“彩色精灵竞赛”等团体活动,让学员们在协作互动中增进了解、凝聚力量,为未来团队研发攻关打下坚实基础。“从报到时宿舍提前开好的空调,到培训中及时响应的需求,再到生日会上的意外惊喜,方大特钢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被重视。”参训学员钟志成说,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件小事里。曾有军旅经历的谢昊宇则表示,军训中培养的纪律意识与团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度契合,“未来我会把这份精神带到研发岗位,以高标准完成每一项任务”。此次培训是辽宁方大集团人才强企战略的生动实践。辽宁方大集团计划三年招聘6000名硕博研究生,其中方大特钢计划三年招聘1500名硕士、博士,重点吸纳钢铁、材料、AI大模型、智能制造、清洁能源、零碳经济等专业人才。通过全方位的培训,新员工们不仅锤炼了意志品质,更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在研发岗位上助力企业技术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方大这片沃土上,这些青年才俊正整装待发,以青春之力书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详情 >>

PIC

钢铁生态公园研学正当时:方大特钢打造工业与自然融合的研学新体验

钢铁生态公园研学正当时:方大特钢打造工业与自然融合的研学新体验7月27日,来自香港的研学团一行走进方大特钢工业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活动,先后参观方大特钢企业文化展示馆、轧钢厂优特钢生产线、钢铁文化园、焦化湿地景观等地。暑期以来,这座被誉为“钢铁生态公园”的国家AAAA级景区,以其独特的“工业+生态”研学模式,吸引了众多学校团队和亲子家庭前来探秘。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万余平方米的生态湿地。荷塘里,粉嫩的荷花竞相绽放,黑天鹅优雅地游弋其间,与不远处现代化钢厂的火热生产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完全颠覆了我对钢铁厂的想象,既有工业的震撼,又有生态的柔美。”游客黄女士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收获满满。“参观了这里的工厂,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研学活动中,研学团的家长和学生们沿着精心设计的参观路线,既能近距离观察钢铁冶炼的全过程,又能在生态园区感受自然的魅力。在轧钢生产线,火红的钢坯在轧机间穿梭,让学生们直观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钢铁文化园,由废旧钢材制作的创意雕塑群,则展现了工业艺术的独特美感。三位来自香港的小朋友对厂区的绿色生态赞不绝口,他们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分享了参观感受:“这里太有趣了,不仅有工人们用废弃的钢铁打造出的神奇的机器人,还有黑天鹅等小动物,原来工厂也能和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呀!”“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研学体验,让年轻一代既了解现代工业发展,又增强环保意识。”方大特钢相关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研学课程体系,打造更具特色的工业研学品牌。这个夏天,方大特钢钢铁生态公园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之选。在这里,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认知世界的新窗口。

详情 >>

PIC

炎炎夏日“送清凉” 方大特钢“清凉速递”不停歇

炎炎夏日“送清凉” 方大特钢“清凉速递”不停歇 7月7日,方大特钢启动“送清凉”慰问活动,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干部员工送去防暑降温物资。公司领导梁建国、陈文峰、詹柏丹、胡建忠等带队深入生产一线,将西瓜、冰红茶、绿豆等消暑食品送到员工手中,并详细询问员工的工作状态和防暑措施,叮嘱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确保安全生产。7月14日,公司总经理助理黎金芳带队走访方大特钢超高温亚临界发电节能降碳升级改造项目、高炉鼓风机节能升级改造工程、焦化厂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等6个在建技改项目,为施工人员送去西瓜、盐汽水等防暑物资,并要求各项目部做好施工人员的防暑保障工作。7月28日至29日,方大特钢将从甘肃东乡乡村振兴企业采购的10000箱金银花露,分发到员工手中,既为乡村振兴助力,又为员工送上“清凉”。据了解,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方大特钢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其中炼铁厂、炼钢厂等单位组织开展高温中暑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轧钢厂制作防暑降温常识卡片,张贴在各班组目视板上,普及高温防护知识。方大特钢工会工作人员表示,入夏以来,方大特钢通过开展“送清凉”慰问、应急演练,以及改善作业环境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保障员工夏季安全生产。高温时期,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动态调整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生产稳定。

详情 >>

PIC

荷韵钢花相映 方大特钢夏日研学正当时

荷韵钢花相映 方大特钢夏日研学正当时 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在国家AAAA级景区方大特钢工业旅游区内,一幅独特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池池荷花迎着夏日骄阳竞相绽放,粉嫩的花瓣与翠绿的荷叶相映成趣,而不远处,火红的钢铁生产场景正展现着工业的磅礴力量,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夏日图景。这里,不仅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基地,更成为周边市民亲子旅游、研学体验的热门之选。游客刘女士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收获满满。“参观了他们的工厂,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她笑着说,以前孩子在家总是看电视、看手机,今天的体验让孩子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更让她惊喜的是景区的优美环境,“一大片的荷花,小朋友看到都很惊讶,还有孔雀,可以喂鱼,小朋友喂鱼的时候特别开心。”饶女士的心情则多了一份时光的厚重。“我父辈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今天过了30年回到这里,感受颇深。”她首先感受到的是企业浓浓的企业文化,文化墙上展示着对员工的关心关爱,现代化程度也让她赞叹不已。“方大特钢是一个4A级旅游景区,把厂区建在景区中,让大家完全没有工厂的感觉。”方大特钢作为江西省第一家、国内第三家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的钢铁企业,在生态环境打造上不遗余力。目前厂区内已绿化面积达64.3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3.56%,3万多平方米的园林水系蜿蜒其间。7月的景区,荷花正艳、绿意盎然,“景在厂中、厂在景中”的美好画面生动呈现。孩子们在这里的研学体验更是丰富多彩。五年级学生熊薇颖说自己了解到了钢铁是如何炼成的,以及钢铁能做成什么;四年级学生王毓锐兴奋地提到:“我们看到了荷花,还有很多小动物,比如天鹅、野鸭、锦鲤等,还有工人们自己制作的钢铁侠,太酷了。”五年级学生肖彦青则有了更深的感悟:“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温度十分高,也体会到了工厂里面工作者的辛劳,也要感谢他们制造了钢铁,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这里的环境也很好,空气都非常清新,而且还有小鱼。”二年级学生邹学非的话语稚嫩却真诚:“钢铁是热的,夏天的太阳也是热的,但是工人叔叔们还在努力工作,我特别佩服他们。这些美丽的工艺品也都是他们做的,他们特别心灵手巧,我特别喜欢方大特钢。”近年来,方大特钢以“蓝天”“碧水”环保生态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旅游基地。如今,这座占地面积56.8万平方米的景区,凭借鲜明的钢铁工业特色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夏日里,工业与生态的交融,让这里成为亲子研学、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如果您想在这个夏天体验一场别样的工业生态之旅,不妨走进方大特钢工业旅游景区,感受钢铁的力量与自然的柔美,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

详情 >>

PIC

方大特钢谢永春、吴定均、廖建军了不起,2024年“顶格”献血!获江西省“献血明星”称号

方大特钢谢永春、吴定均、廖建军了不起,2024年“顶格”献血!获江西省“献血明星”称号6月10日,江西省血液中心公布2024年度献血明星榜单,方大特钢员工谢永春、吴定均、廖建军三位员工以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善举,其中2024年达到“顶格”献血,荣获江西省2024年度“献血明星”称号。一年最多能献血多少毫升?800毫升?1200毫升?如不了解,现实情况可能出乎您的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捐献全血每次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但捐献单采血小板却不同,单采血小板间隔期为14天,一年最多可献24次,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量,总量不超过40个治疗量。据江西省血液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共有61名献血者达到“顶格”献血,其中,方大特钢谢永春、吴定均、廖建军献血次数均达20次以上,捐献单采血小板40个治疗量,计算为全血当量8000毫升,为法规所规定的最高限额,所以他们也是过去一年全国献血最多的人之一,让人敬佩。谢永春自1998年起累计献血310次(其中全血17次6400毫升,单采血小板293次584个治疗量);吴定均自2001年起献血84次(其中全血9次2800毫升,单采血小板75次150个治疗量);廖建军自2009年起献血260次(其中全血6次2400毫升,单采254次508个治疗量)。此外,公司不少员工还自发自愿地参加社会献血活动,如“丈夫偷偷献血,妻子发现后陪他献血20多年”的方大特钢轧钢厂员工万建林、李月兰夫妇;万建林、李月兰、谢永春、廖建军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吴定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方大特钢“80后”退伍军人温秋波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授予“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他们定期献血,撑起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参与、奉献爱心、救死扶伤的公益性活动,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在守护群众健康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方大特钢自2009年改制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以来,践行“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企业宗旨,履行社会责任,在致力于乡村振兴、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的同时,经常性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积极引导、鼓励、组织员工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慈善活动,捐献热血、挽救生命。在公司近年来组织的14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已有1611人次参加献血,捐献血量达48.43万毫升,获江西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江西省最具活力献血单位等荣誉。在推动无偿献血等公益事业发展的背后,方大特钢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为引领,构建了覆盖思想建设、道德培育、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的立体化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让文明之花在企业发展中绽放。

详情 >>

PIC

民盟南昌市委会主委郭翀一行到方大特钢走访调研

民盟南昌市委会主委郭翀一行到方大特钢走访调研 6月4日下午,民盟南昌市委会主委、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郭翀一行到方大特钢走访调研。南昌市青山湖区委副书记龚飞霞以及青山湖区政协、区工商联、区委统战部、南钢街办等相关领导陪同调研。方大特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胡建忠热情接待。郭翀一行实地参观方大特钢智慧管控中心、焦化湿地景观、党建文化长廊、钢铁文化园等地,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规划,对方大特钢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认可,对企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环保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表示赞赏,称赞企业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郭翀强调,企业要立足当下市场需求,聚焦优特钢等细分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技术研发与工艺优化,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性能;要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成本管控精细化,以创新变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南昌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详情 >>

PIC

方大特钢以责任铸就未来系列报道之二: 绿色低碳之路的责任担当与生态实践

方大特钢以责任铸就未来系列报道之二:绿色低碳之路的责任担当与生态实践 从“制造”到“智造”,从工业重地到绿色景区的华丽转身,方大特钢以绿色“智造”绘就传统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崭新画卷。作为工信部首批规范企业、生态环境部首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这家老牌钢企以“环保先行”的担当意识、“全链革新”的战略定力和“智慧赋能”的创新精神,不仅实现了从“制造”到“生态”的华丽蜕变,更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新姿态,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责任标杆。 践行绿色使命:以责任之心守护生态底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明确要求,方大特钢“环保工作走在行业前列,指标对标国内外最严标准”。方大特钢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生产全链条,推进实施环保提升改造项目。2018年起,方大特钢启动实施新建焦化厂煤场大棚项目、焦炉厂烟道气脱硫脱硝项目、炼铁厂原料场封闭改造项目、炼钢厂转炉三次除尘系统改造项目等深度治理项目;2019年国家及地方超低排放政策出台后,企业迅速响应,实施炼铁厂球团竖炉烟气改造、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等90余个项目,其中,130㎡和245㎡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均于2022年完工投产,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完成时间比《江西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方案》要求的时间提前了3年。截至2023年2月份,该公司主要工序排放口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为冲击环保A级绩效企业奠定基础。 构建生态闭环:以产业革新兑现绿色承诺方大特钢将绿色发展从“治理污染”升级为“创造生态价值”,以“蓝天”“碧水”工程为抓手,打造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样本。“南方企业打造成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东北和西北的企业打造成花园式工厂。”在辽宁方大集团的带领下,方大特钢累计绿化面积64.3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3.56%,建成3万多平方米园林水系,将56.8万平方米厂区打造成集观光、研学、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用“钢铁森林”向“生态景区”的转变,证明传统产业可以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参与者而非破坏者。在能源循环领域,企业以“变废为宝”的责任智慧构建低碳闭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自发电效率,2025年一季度自发电量同比增长25.04%;投资建设超高温亚临界发电项目,淘汰低效机组,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既降低企业成本,又为地方减碳贡献力量。这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诠释了“负责任企业”的深层内涵。智慧赋能责任:以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变革作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方大特钢以“5G+智慧工厂”项目为核心,将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入生产与环保管控,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工厂。其“污染监测与管控”“数字孪生工厂建设”等场景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5G+智慧工厂”项目斩获“全国制造业优秀数智化案例”奖,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在责任延伸层面,方大特钢聚焦新能源材料研发,探索低成本、高性能环保材料,用创新链延伸产业链,通过跨界合作放大绿色效应以“钢铁制造”带动“绿色制造”,展现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责任——与华为共建数据治理与大模型应用体系,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升级;与宁德时代展开战略合作,将共建电动重卡应用场景,共同打造产业及区域零碳交通运输服务新网络;推动工业智能化及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深入探索数字工厂、灯塔工厂、零碳工厂升级路径,打造具有前瞻性的零碳工厂样板,并将聚焦能源结构转型和零碳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应用及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研发,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环境友好的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共同构建零碳能源补给生态链。据悉,方大特钢已会同长期合作的承运单位完成进口矿业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更换国六标准重型载货车辆131辆,更换新能源电动重卡40辆,助力南昌市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从“制造钢铁”到“守护生态”,方大特钢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情怀,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与生态文明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绿色转型的实践证明,钢铁企业不仅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更能成为生态保护的守护者、城市发展的贡献者。未来,随着超高温亚临界发电项目的投产与零碳工厂建设的推进,方大特钢将继续以责任为笔,在钢铁行业绘就更壮阔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详情 >>

PIC

方大特钢亮相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方大特钢亮相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25年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在四川成都开幕。辽宁方大集团携旗下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核心企业共同参展,在本届西博会上精彩亮相。辽宁方大集团旗下钢铁板块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方大钢铁”)与旗下上市公司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大特钢”)亮相展会,吸引国内外嘉宾观展。本届西博会以“深化改革增动能·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包括16家央企、114家“三类500强”(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和32家知名跨国公司等3000余家企业参展。方大集团钢铁板块以方大钢铁为运营主体,总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旗下拥有方大特钢、萍安钢铁、九江钢铁、达州钢铁四大钢铁生产制造基地和一个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北方重工,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在岗员工近3万人,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获评中国钢铁企业A+(竞争力极强)企业和“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2021年至2024年连续实现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千亿”。方大特钢是一家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生产工艺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是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精品生产基地,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测中心和江西省弹簧钢工程研究中心,生产的弹簧扁钢和热轧带肋钢筋荣获冶金行业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形成了“长力”牌汽车弹簧扁钢和“海鸥”牌建筑钢材两大系列品牌优势。汽车板簧系列产品拥有“长力”“红岩”“春鹰”三大知名品牌(“春鹰”为中国驰名商标),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列为全国首批推荐商品。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此次参展,向社会和公众集中展现了企业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实践探索。秉承辽宁方大集团“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方大特钢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持续创新、科技引领的绿色发展理念,致力打造世界先进的弹扁、板簧精品生产基地,与广大合作伙伴精诚合作,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开展后,辽宁方大集团的展位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现场参观、咨询、洽谈络绎不绝,他们或是仔细端详展品,或是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询问技术细节与应用前景。辽宁方大集团统筹了旗下各板块企业,精心策划了产品推介、机构客户合作洽谈、观众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并为观展的社会公众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和良好的观展体验。

详情 >>